本报联合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,对全市12个重点更新片区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调研。数据显示:2025年上海完成城市更新面积达2800万平方米,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率提升至92%,新增产业空间480万平方米,15分钟社区生活圈覆盖率达98%,城市空间品质实现系统性提升。

■ 产业焕新工程
1. 工业遗产转型:
- 杨浦滨江新增文创空间65万㎡
- 徐汇西岸AI Tower入驻率100%
- 虹口音乐谷集聚音乐企业238家
2. 科创空间拓展:
- 张江科学城扩容至220平方公里
- 大零号湾新增实验室42个
上海夜生活论坛 - 临港科技城入驻研发机构156家
■ 人文传承计划
1. 历史保护:
- 外滩第二立面改造完成85%
- 衡复风貌区修缮建筑1200栋
- 石库门建筑数字建档率达100%
上海喝茶群vx 2. 文化注入:
- 城市考古路线新增28条
- 社区博物馆突破200家
- 非遗工作站覆盖所有街道
■ 社区营造行动
1. 宜居升级:
-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完工6320台
爱上海419 - 社区花园总面积达150万㎡
- 适老化改造惠及38万户
2. 服务提升:
- 社区食堂日均服务12万人次
- 智慧菜场覆盖率100%
- 社区健身房免费开放率85%
【城市观察】
从苏州河畔的仓库改造,到南京西路的商业更新;从工人新村的适老化改造,到郊野公园的生态修复——上海的城市更新正在书写一部立体化的空间革命史诗。这种更新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,而是通过精细化的"城市针灸",让历史与现代交融,让产业与生活共生,最终实现城市的永续发展。